时间:2022-08-22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8月20日,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以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在广州举行。钟南山、张伯礼、吴以岭等11位两院院士以及海内外600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深度解析中医络病理论科技创新转化成果,探讨中医药守正创新对推动中西医学融合更好造福人类健康的重要价值。

钟南山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致辞中表示,国际络病学大会从2004年开启至今已是第十八届,不仅汇聚了众多中医学者,还吸引了不少西医领域的院士参加。络病理论能够获得如此关注,被各界广泛接纳,是因为医学界坚信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的理论研究,只要最终能证明某个药物、某个技术、某个方法是有效、安全且经得住科学检验的,就是科学可信可推广的。这也正是络病大会长盛不衰的原动力。

吴以岭院士
微血管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器官,既是将血液运送到各组织器官的重要环节,又是血液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最后场所。血管病变,尤其是微血管病变,是全身系统性病变,是很多重大慢病发生的元凶,也是国际医学界多年来难以突破的治疗难题。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亟待开辟有效新途径。很多人知道经络学说,却很少有人了解脉络学说。
“脉”在中医叫血脉,实际跟西医的血管在解剖学上是同义。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和微循环。所以,要解决微血管病变,就要从“脉”入手。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干,络脉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提出的“孙络-微血管”揭示了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2020年1月10日,“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领域内学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大会线上致辞中表示,几十年来,在吴以岭院士的带领下,以岭科研团队坚持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络病理论和临床转化发展,成为当代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络病理论的主要贡献就是为治疗临床难治疾病开拓了治疗思路。经过循证医学研究表明,以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治络病的新药用络病理论指导对微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
心血管疾病涵盖范围广,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很多患者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复杂且极具挑战。国内外学者依据微血管病变累及心、脑、肾等多个脏器的共性病理特征,一直探寻微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中医脉络理论是目前国内外微血管病变防治的代表性成果,解决了微血管病变的国际医学难题,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中医脉络理论还为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找到了理论上的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成功破解了微血管病变等慢病防治这一国际医学难题,向世界医学界展现了中国智慧。
|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 |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 |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 |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 |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