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当心牙“生锈”

时间:2009-12-22  来源:药品网ypw.cc  作者: 我要纠错


王老师是一年级新生寄宿班的班主任。一天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她的手天真地说:“老师,您要用高露洁牙膏刷牙了,牙齿都变黑了。”王老师一愣,赶紧回到办公室照了照镜子。是啊,原本洁白如玉的牙齿怎么长出一层锈?星期六,她来到医院的口腔科看了看牙医。

  原来,王老师患有缺铁性贫血,十天前医生给她开了一些口服的补铁糖浆,一天服三次。由于工作较忙,在学校服药时,她常常是一咕噜匆忙咽下。而铁剂很容易沉积在牙齿上,时间长了,便会变黑。因此,服用铁剂时要用吸管,服后还需要用凉开水漱口。类似王老师这样不讲究服药方法的人很多。而正确的服药方法,不仅可以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出现,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服药方法呢?

  一、服药时间是关键依据人体生物节律特点和药物在体内的有效血浆浓度,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对治疗疾病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药物的服用除严格遵守间隔时间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时间点:空腹、饭前、饭中、饭后、睡前。

   ◆空腹

  空腹服药是指清晨空腹将药服下。因消化道内的食物已被消化,有利于药物和胃肠的接触,使药物能够被充分吸收,快速地发挥效能。如作用快的泻药、部分抗结核药、滋补类药物等。

  ◆饭前

  饭前服药是指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此时胃中食物较少,有利于药物在胃内吸收并作用于胃壁,还可使药物迅速到达小肠。如胃酶合剂、西米替丁等助消化及护胃的药物。

  ◆餐中

  餐中服药是指在进食过程中服药。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如布洛芬等。

  ◆饭后

  饭后服药是在饭后15~30分钟后服药。由于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内吸收,而药物混合食物达到小肠的时间,正好是药物开始显效的时间。因此,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助消化的药物、需要缓慢发挥作用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如阿斯匹林、消炎痛、抗生素类药等。

  ◆睡前

  睡前半小时服药.如催眠药、缓泻药、驱虫药、抗过敏药等,一般在夜晚临睡前半小时服用。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人体晚上的血压偏低,因此,降压药不宜在晚上服用。

  二、服药方法很重要治疗咽喉炎的各种制剂,如六神丸、甘草片、喉症丸等药物,含化效果最佳;止咳糖浆、甘草合剂、竹沥水,可在咽喉部停留时间长一些,服后暂不饮水;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氢化铝、胃舒平、盖胃平、乐得胃以及解热镇痛片APC等,应嚼碎或研碎后用温水送服;治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作用最快;乌洛托品片等,最好先用少量温水溶化后再服用,以防止浓度过高而刺激胃引起疼痛;包有糖衣的黄连素、红霉素、氯霉素以及对牙齿有损害的铁剂片等不能嚼碎,须整片吞服;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可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类或铁剂,服用时可用吸管吸服,以避免药物与牙齿接触,服药后及时漱口,同时铁剂不宜与高脂肪食物、浓茶同服;胶囊剂不宜拆开服用,须用一半量时,应拆开弃去一半药粉后仍用外壳套上服用;抗菌药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不宜用橘汁送服。

  一般的药物都用温开水送服,但有些特殊的药物可用相应的液体送服,可达到最佳疗效。例如,驱虫药左旋咪唑可用糖水送服;降压、利尿的西药和用于治疗脾胃、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可用绿茶水送服;补气、健脾、养肠胃的中成药用稀粥送服;治疗气血虚弱、身体虚寒、气滞血瘀、风湿痹证、中风等疾病的中药丸剂可用黄酒送服。

  服药期间需戒烟禁酒,服药时保持站立的姿势,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可致声音沙哑的药
  • 下一篇:中草药也可能引发过敏症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奖项,实力领跑益生菌科技创新赛道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起点、新征程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市后首战告捷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朔崛医疗助推行业发展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