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当茶饮,小心中毒!

时间:2009-12-22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有些人喜欢将一些中草药当茶饮,以为当茶饮会有保健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实际上,“是药三分毒”,中草药是不宜长期当做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

中药当茶饮,小心中毒!


  胖大海(英文名: Boat-fruited Sterculia Seed)

  胖大海,又名安南子、大海子、大洞果,因遇水膨大成海绵状而得名,为梧桐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

  胖大海性寒,味甘、淡,可清肺热,利咽喉,清肠通便。用于干咳无痰、咽痛音哑、慢性咽炎、热结便秘等症。

  胖大海是药,不是日常保健饮品,只适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嘶哑。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无效。

  胖大海不能长期泡茶服用,因为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全身皮肤发痒、口唇水肿等。而且,饮用胖大海会产生大便稀薄、胸闷等副作用,特别是老年人及脾虚者更应慎用。

  更严重的是,长期大量饮用有可能危及生命。

  银杏叶(英文名:Folium Ginkgo)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

  银杏叶性味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功能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等症。

  银杏叶同样是药,不是日常保健饮品。因为银杏叶中含有有毒成分,用其泡茶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神经麻痹、过敏、出血和其他副作用,过敏体质及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甘草(英文名:Liquorice,Licorice Root)

  甘草又叫甜草根、密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茎。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主产内蒙古、甘肃。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甘草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等症及缓解药物毒性。

  认为,凡因湿所致的呕恶、痰饮、中满、水肿等皆不用甘草。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甘草主要含甘草甜素,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留和排钾增加,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症。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必须慎用甘草。

  决明子(英文名:Cassia Seed)

  决明子又叫草决明、马蹄决明、假绿豆,为豆科植物决明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

  决明子性微寒,味甘、苦、咸。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症。

  决明子含决明素、决明内酯、A、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蒽酮等,对视神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还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及收缩子宫、降压、降血清胆固醇的功效,对防治血管硬化与高血压有显著效果。

  但是决明子可引起腹泻,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

  野菊花(英文名:Indian Dendranthema Flower)

  野菊花又叫野黄菊花、苦薏、山菊花、甘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头状花序。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野菊花性微寒,味苦、甘。有疏风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疖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症。

  饮用野菊花茶后,少数人会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等反应,因此脾胃虚寒者、孕妇不宜常饮。

(实习编辑:周云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祖传秘方把湿疹当牛皮癣治 老人半年变“黑人”
  •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须慎用这些药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奖项,实力领跑益生菌科技创新赛道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起点、新征程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市后首战告捷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朔崛医疗助推行业发展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