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利害纵横谈

时间:2009-12-22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1.抗生素,救人、害人、杀人

自从本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很多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抗生素的功效可以说是神奇的,说它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一点也不算夸张。正因如此,抗生素就成了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几十年来,用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因此可以说,抗生素济世救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抗生素也会害人。特别是在使用不当例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抗生素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有的还相当严重。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环丙沙星可有轻度的胃肠道副作用;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

在少数情况下,抗生素也会杀人。特别应当警惕的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上面所说的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等引起的肾损害,也可达到致人死命的严重程度。抗生素还有一种"间接"杀人的方式,即通过引起"二重感染"而杀死病人。

原来,在正常人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素的群体,称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谁也占不了优势,谁也不能脱离约束而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因而谁也起不了致病作用。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时,肠道内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就被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约菌"引起了"二重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耐约菌"往往是一些真菌,亦称霉菌。这种霉菌感染,如不及时大力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怎么办?只有一句话:合理使用,切勿滥用。该用的时候,选用要准确,剂量、用药的持续时间要恰当,要熟悉并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不要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抗生素更非退烧药,不能一发烧,不问情由就先把抗生素用上。是否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要经过周密的考虑。随便的、盲目的联合用药,有害无益。作为病家,也不要去向医生"点用"抗生素,不要以为药量愈大,品种愈多,效果就一定愈好。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才能发挥抗生素的最大效用,才能避免极大的浪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

2.超级细菌的培养者

超级细菌,在这里指的是那些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的耐药细菌。人体被这种细菌感染后,医生往往束手无策。病人的结局自然也可想而知。当然,对这种细菌,除了法西斯分子外,大概没有人感兴趣,也不会有人喜欢去培养它。但遗憾的是,不少临床医生和病人却在无意中充当着超级细菌的培养者,成了"害人虫"的帮凶。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只要病人一到医院或诊所就医,不管有没有感染症状,医生动不动就上抗生素,甚至全然不顾抗生素的副作用,把抗生素当成预防和治疗感染的常规,一种无效另换一种,一种无效再加一种,不到"走投无路"时不作药敏试验。据统计,我国医疗机构抗生素的使用率已高达70%以上。与此同时,家庭中抗生素使用率也相当惊人,缺乏医学知识的群体对抗生素推崇备至,许多家庭长期备有各种抗生素,一有身体不适或头疼脑热,不管怎么样,先吃几粒抗生素再说。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医疗行为中最普遍而害处最大的现象。

如果医生或病人所使用的抗生素仅是一般的抗生素尚可罢,可悲的是,不知是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还是由于人们的大智若愚,反正当前抗生素的使用已明显地"高档"起来了,即所用的抗生素价格越贵的越好,抗菌谱越广的越好,疗效越强的越好。但就在人们尽性"挥洒"抗生素的同时,大自然的惩罚也接踵而至了。

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给细菌创造了与抗生素频繁接触的机会。在与抗生素的反复较量中,细菌逐渐熟悉了抗生素的特性,少数狡猾的细菌随机应变,发生了基因突变,它们有的构筑更强大的防御工事,阻止抗生素到达要害部位;有的改变自身结构,让抗生素与自己和平共处;有的则反作用于抗生素,使其结构发生改变,作用大大减弱。总之,在人们的精心培养下,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菌在抗生素面前非但活了下来,而且肆无忌惮地发展并壮大,有些毒力很强且耐受大多数高效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也因此产生了。超级细菌的出现,使曾经横扫细菌如卷席的众多高效抗生素黯然失色:氨苄青霉素几乎成了废品;先锋霉素和菌必治正在逐渐失效;泰能也有了战胜不了的对手......超级细菌的出现,使治疗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难上加难;使一些曾被有效制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卷土重来。不少患者因买不起或买不到高效抗生素而被迫中断治疗,有些患者却因高效抗生素失去原有效力而抱憾离开人世。

由于人类在与细菌的"军备竞赛"中总是处于被动和落后的态势,当有朝一日人类研制的最强效的抗生素都因为超级细菌的存在而失效时,这个世界将会怎么样呢?笔者不是杞人忧天,也无心危言耸听,但如果人们仍继续滥用抗生素,尤其是仍继续滥用"高档"抗生素,那么总有一天,我们或者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要生活在一个瘟疫横行却无药可救的悲惨世界中!但愿这一天不会来临。

3.抗药性,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

某男士患了咽喉炎,发烧、头痛,找医生开了阿莫西林、氟嗪酸,每天3次,吃一周,他感觉好些了,停了药。四天后,咽喉炎复发了,他把剩下的药吃了,症状缓解。10天后,病又犯了,他不得不再次去医院开药。

此人就是典型的抗生素滥用者,这种情况很普遍。人们不知道,类似做法已酿成健康危机。以这位男士为例,在侵袭他咽喉的几百万个链球菌中,对阿莫西林的抵抗力并不是一样的。由于他自行缩短了疗程,用药不足,一般的细菌被杀死了,"强壮的少数"却可能幸存下来,生成新的菌株。再次用药,会杀死他们的大部分,但"最强壮的少数"仍可能侥幸逃生,生成抵抗力更强的菌株。结果,被这种菌株感染致咽喉炎的人,服阿莫西林就会没什么用,甚至产生抗药性。

具有严重抗药性的肺结核就是这样产生的。据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资料,1992年全美国发现了26000多肺结核,比1985年增加了20%。原来肺结核最多用3种抗生素就能治好,现在,有的病人需要用到7种。专家们警告说:它不过是一个预兆,表明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抗生素的滥用,目前,可以治愈的一大批疾病,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变得对抗生素"免疫"。

著名药物和分子生物学教授利弗在《抗生素的窘境》一书中指出:"许多人相信抗生素能包治百病,事实是:不必要的服用有害无益。"他估计,当前美国用掉的抗生素一半以上是不必要的或不适当的,其责任在医患双方:许多病人不按规定疗程服药,把部分药省下来,觉得要感冒时就吞几颗,或者,旅行前吃下去作为预防措施;不少医生屈从感冒患者开抗生素的要求,即使已知感冒是病毒而不是细菌引起的。

此外,遇到抗青霉素的炎症,医生往往喜欢开威力更强的抗生素--即"广谱抗生素",它能同时对付多种细胞,不管有无必要,结果为很多细菌增强抗药性提供了机会。专家们认为,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应该作细菌培养,以查明究竟是哪种细菌作崇,然后开出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即"窄谱抗生素"。问题是,医生们多半不愿把病人在痛苦中送走,让他几天后再来看化验结果,于是,为了省事,干脆开"广谱抗生素"。

同时,药品公司对新抗生素的开发也太少、太慢,许多所谓"新药"其实是老药的亚种,由于分子结构与原来的相似,只能短期起作用。与之相比,细菌产生抗药性更强的新菌株的速度要快得多。

从长期看,人类不能单纯依靠开发新抗生素来解决细菌抗药问题。专家们呼吁:医学界和公众动员起来,共同制止滥用抗生素,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老的抗生素恢复活力,新的抗生素不被细菌蔑视。具体说来,卫生部门对医生和药品要加强管理,确保在必要时才开抗生素;另外,要尽量开窄谱抗生素,不开广谱抗生素。对公众,则要加强宣传教育,督促患者遵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药,不要随便把药省下来,更不要强求医生开抗生素。

4.教你正确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首次服用两倍剂量。抗生素进入血液,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为了迅速使抗生素发挥作用,可以在首次服药时按常规剂量的两倍剂量服药,使药物的血浆内浓度快速升高,起到尽早抗菌效果。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能奏效时,就不要同时用两种抗生素,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不对症药物)机会而产生耐药性;一种抗生素连续三天以上使用无效,即表明致病菌对该药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应更换另一种敏感的抗生素或采取联合用药。

应避免长期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体正常菌群死亡。因为我们目前所用抗生素大多数为广谱型,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可将体内对药物敏感的非致病菌杀死,因而可引起菌群失调症,发生继发感染,因此对于较严重的炎症,易采用大剂量短期静脉给药或联合用药,以减少长期用药。另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也可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

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存在抗生素之间或抗生素与其它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不清楚使用方法前,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切不可自行主张,以免发生毒副反应。

5.重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前不久,笔者曾碰到一位患者因脚踝软组织扭伤肿胀,而去一家市级医院就诊,连续去了3次,医生开出了2瓶头孢胶囊及其它药物,患者服完后肿胀虽消退,但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一天内连续几次腹泻,有时甚至来不及上厕所。

原因何在?经询问医生,方知是头孢这类抗生素除了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外,还能导致头晕、胸闷、皮疹等副反应,过多使用还会杀死人体内正常菌群,破坏体内微生态平衡。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如下:

①毒性反应:这是抗生素最多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它往往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而对人的神经系统、肾脏、肝脏、造血系统、胃肠和局部注射处发生毒性作用。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能引起耳蜗前庭器官损害,导致平衡失调,听觉减退或丧失;服用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服用磷胺类抗生素能引起皮炎、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②过敏反应:几乎每一种抗生素都有这种不良反应,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将会造成过敏性休克、药物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液恶病质、胶原性疾病等过敏反应。其中以迟发性过敏反应危险最大,常被疏忽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危害。

③二重感染:也叫菌群交替症,这是指发生于抗生素应用过程中的新感染。其临床表现与原发病不同。因为许多二重感染在临床上并无特殊症侯,不经病理检查难以被发现,所以极不易被察觉。发生二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葡萄、真菌及肠道革兰氏阳性杆菌,这些病原菌由于反复与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接触而逐渐产生耐药性,而原发病又使患者抵抗力大大下降,所以,它们的蔓延与肆虐常会危险病人的生命。

④细菌耐药性的改变: 抗生素的经常使用会使人体内外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如葡萄球菌、肠道革兰氏阳性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之所以长久地肆虐人类,就是其耐药性不断增强的结果。从理论上讲,细菌的进化永远不会停止,因而对任何抗生素都会有产生耐药性的可能。

目前,各大医院在用药上有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使用抗生素的频率太高、档次太高,不但外科疾病使用广泛,而且内科也广泛使用,甚至治疗感冒等常见病的医生也大多离不开抗生素。有关权威人士不无忧心地指出:其实,有些病完全可以用其他毒副作用较小或无毒无害的药品治疗,如扭伤肿胀可采取外敷方法,一般疾病可用非抗生素替代,使之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又可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当今,国外医生是很少使用抗生素的。在欧美一些国家,只有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才有权开抗生素处方,并且控制得十分严格。反观我国,即使是基层企事业单位卫生室,初级以下职称者照样可自由"支配"抗生素。据了解,有的医院使用抗生素已到"一发而不可收"的境地,某儿童医院门诊对病毒造成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处方的使用率竟高达95%以上。究其原因,一是医生专业知识缺乏,对付疾病办法不多,采用一"抗"治百病的简单疗法;二是唯"利"是图,因为抗生素药品价格较贵。

鉴于此,有关医学专家呼吁:在看到抗生素不可磨灭功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要禁止滥用抗生素。应积极开发研制"绿色药品",使来自大自然无毒无害的植物药与矿物药能大力造福于人类;利用我国中西医药结合和得天独厚优势,加速医药界"绿色革命的步伐"。

6.家庭滥用抗生素危害大

近年,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一些家庭在无医生指导情况下,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越来越普遍。更有甚者,有些人视抗生素为百病皆治的妙药,动辄长期使用抗生素。家庭抗生素的使用不当,正在加速抗药性微生物的进化。严酷的现实,已经引起全世界医学家共同关注一个话题:必须停止滥用抗生素。这个问题,除了医生们要注意,每一个家庭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临床上,乱用、滥用抗生素现象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对疾病发病原因不明而乱用抗生素。如用抗生素治疗流行性感冒和非细菌引起的喉痛和肺炎等,这些疾病均非细菌感染所致,应用抗生素实无必要且无效。

②随意选用新型广谱抗生素治疗普通抗生素就能治愈的疾病。这种"大炮打蚊子"式的用药方法,不仅易导致细菌耐药,而且造成大量浪费。

③不辨明致病菌类型而盲目求新、求贵;术后长时间无休止使用抗生素;"撒大网"式的多种抗生素联用等。

④由于对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等不明或知之甚少,临床使用时,抗生素的选用及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不当。

⑤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使院内感染日趋严重,导致耐药菌的广泛传播,增加了治疗难度。

⑥药品广告的管理存在问题,大量媒介上可见抗生素广告,病人上医院指定医生开广告上宣传的药品,即用药跟着广告走。

⑦由于细菌培养标本的采取不规范,导致培养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从而使医生对细菌培养的可信度大为降低,选用抗生素时不愿作细菌培养。

⑧随病人要求开人情处方;为了医院创收,鼓励医生大量用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进口抗生素;或为了促销,用手中的钱去换取医生手中的笔等。

7.抗生素并非越新越贵越好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药愈新、价格愈贵,疗效愈好,并以此作为用药标准。这种用药方法忽略了治疗的针对性,即忽略了新、老各类抗生素物的作用特点以及同类而不同品种药物之间的差别。以头孢菌素为例,对于阴性杆菌,特别是产酶耐药阴性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如术后感染、烧伤后创面感染等),头孢菌素确是愈新愈好,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明显超过二代和一代;但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三代头孢菌素的疗效却不及一代和二代头孢菌素。因此,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新品种抗生素都优于老品种。

还有一种不论感染疾病的轻重,盲目将高效品种抗生素用于一般感染的做法,不仅造成浪费药物,还有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例如不加选择地将三代头孢菌素作为常用抗生素使用,必然会诱导产生对多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交叉耐药的高度耐药菌。一旦人们因这种耐药阴性杆菌引起严重感染,则病情难以控制,因为至今尚无一种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这类耐药细菌。反之,在治疗重症感染时,如人为地规定先用便宜的常用药,采取逐渐"升级"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因此,在临床上,如能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物,则可降低耐药菌的增长,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这对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并延长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8.感冒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不少感冒病人就诊时,向医生点名要先锋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其实,这是不妥的。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人类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一般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生物。它们的生长特点是细胞内寄生,即侵入人的细胞后,躲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几乎都很难进入细胞内,对病毒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也有人说,感冒发热,用了抗生素热就退了,难道这不是抗生素的作用?其实感冒发热,主要是因为病毒侵入了血液从而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发生的反应。发热,也正是人的防卫机能与入侵病毒进行"战争"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热是好事而非坏事。包括发热在内的免疫反应受到极为复杂和各种因素的调节,一般要持续3~7天,多数为4天左右。用或不用抗生素,均不能影响这一过程。随着医学科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能进入细胞内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病毒唑、干扰素等,这些常能缩短感冒的病程。

病毒性感冒之所以不能滥用抗生素,还因为它会引起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

目前,虽然治感冒的药物种类很多,但对病毒性感冒都没有特效。因此,有经验的医生不主张用药,而要求患者多休息、保暖、多喝水。如发热体温较高,可用少量退热药物。当然,对于确诊的细菌性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仍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医生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分析,切不可擅自服用抗生素。

9.发热,同用抗生素没有必然联系

发热,用抗生素治疗,已成了不负责任医患群体理所当然的事。孰不知,这种随意性不仅不能带来益处,而且会影响疾病的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发热,只是病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很多种疾病引起,一般是两大类:一是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二是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通常有败血症、结核病、疟疾、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胆道感染、肝脓疡、呼吸道病毒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霉菌感染及其它感染。非感染性疾病主要有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药物热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热,如皮肤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就其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引起的发热而言,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亦可由病毒等引起,传染病就更不用说。它们都可以有发热症状,但治疗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尤其应强调的是任何一种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染都是无效的。

由此可见,人们平时遇到发热就吃抗生素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危险的。曾遇到不少病人因咳嗽、低热而自服抗生素药物,因长时间不愈而到医院就诊,经查的是肿瘤,结果错过了治疗良机,造成终身遗憾。

10.慎用氨基甙类抗生素

常用的氨基甙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等。由于这些抗生素能治疗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疾病,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这些药物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对于已患有肾脏病且合并肾功能减退的病人和老年人来说,尤为严重,这些药物可以引起肾小管坏死,发生危及生命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此,医生特作如下提醒:

①肾脏病患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病,多囊肾等)和老年人,已出现肾功能减退时,原则上禁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如无肾功能减退,应慎用氨基甙类药物。病情确实需用,应随时监测肾功能的情况,一旦出现肾毒性征象,应立即停药。

②病人如有脱水、低钠血症、酸中毒、最近用过氨基甙抗生素时,应尽可能不用氨基甙类药物。因为在上述情况下,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其肾毒性更大。

氨基甙类抗生素还有如下一些少见副作用:

①过敏性休克 : 见于特异体质者,一般于肌注后5~10分钟出现胸闷、心慌、头晕、四肢麻木,继之神志不清,血压可降至6kpa以下。一旦出现这些表现,须即刻按抗过敏休克的原则和方案进行急救。

②皮肤紫癜:属于药物所致过敏性紫癜。紫癜多分布于四肢、对称分批出现,颜色深浅不一,可凸出于皮肤,伴瘙痒,检查可见皮肤划痕征阳性,血中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增多。对于这类皮肤紫癜须及时停药,给予止血及抗过敏治疗,预后良好,可于一周内紫癜症状消失。

③血管神经性水肿 :亦与过敏反应有关。见于口服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的2~3天后出现皮肤粘膜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胸腹部皮肤呈弥漫性弹性肿胀、潮红。瘙痒明显,常有抓痕。治疗以抗组胺药、激素口服或注射,重症者需输液等支持疗法。

④溶血性贫血 : 系药物性变态反应致红细胞毒性、溶解、终致贫血。见于氨基甙类抗生素静滴后,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轻度黄染,排出酱油色尿或粪便,检查可见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红细胞数减少但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此类反应病情急,需早日确诊并及时救治,少量输血,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⑤肾性糖尿病 : 有报道使用丁胺卡那霉素5天后,患者出现口渴、伴多饮、多尿,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而患者无糖尿病史,既往亦无高血糖表现,故认为系丁胺卡那霉素所致。治疗除及时停药外,可按糖尿病治疗原则,在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基础上,予以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⑥精神失常:偶有发生,见于肌注或静滴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数天后,多表现为兴奋型精神失常,如兴奋,躁动乱语,幻觉、幻视、失眠等,立即停药或对症处理后2~3天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⑦其它:癫痫样发作,肾病综合征等,亦需引起警惕。

11.孕妇如何用抗生素

孕妇用药的主要顾虑是害怕药物对胚胎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已知在妊娠期,绝大多数抗生素对胚胎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因此请记住:

①整个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等,对胎儿的耳产生毒性作用。多粘菌素、黏杆菌素等,对肾脏和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并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四环素能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在妊娠晚期孕妇大剂量使用四环素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和造成孕妇死亡。⑷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等,对神经系统、血液、肝脏和肾脏有较大的毒性。灰黄霉素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也可能引起流产。

②妊娠某阶段禁用的抗生素:妊娠早期即妊娠12周内禁用氯霉素、乙胺嘧啶、利福平、磺胺药等,妊娠28周后禁用氯霉素、乙胺嘧啶、磺胺药和呋喃旦啶等药物。因为氯霉素、利福平、乙胺嘧啶可致胎儿尿道和耳道畸形、耳聋、肢体畸形、脑积水、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磺胺药可致新生儿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呋喃旦啶可致新生儿溶血。

③整个妊娠期都可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和洁霉素,这四类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对胎儿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之前必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心免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12.避孕药不能与抗生素同服

如果避孕药物与抗生素同时服用,那么避孕效果就要受到影响,由此而容易使避孕失败。因为,抗生素进入体内之后,也是经过肝脏的分解,进入肠道后被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杀灭细菌,从而把病治好。当避孕药与抗生素同时进入体内时,必然会抑制肠道内细菌的活动,使得细菌的正常活性降低,水解酶的分泌自然也就减少了,结果干扰了甾体激素在肝脏、肠道的正常循环,导致血液中甾体激素浓度降低,于是避孕药物的效果就难以正常发挥了,从而容易使避孕失败。

生病之后自然要用药,不可能因为要避孕就不治病。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是先请教医生,详细说明自己服用避孕药物的情况,包括服的是哪种药、服药的时间等等。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以及服用方式,切不可自做主张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用药不当导致避孕失败。

二是在服药时间上可以利用"时间差",不要同时服用避孕药物与抗生素,这样两种药物交替发挥作用,就可以避免相互影响了。

三是在生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即使过性生活也要有所警惕,应想到避孕药物的避孕效果问题,可以临时采取一些避孕措施,以防意外受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辩证地看待抗生素
  • 下一篇:滥用抗生素导致杀不死细菌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奖项,实力领跑益生菌科技创新赛道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起点、新征程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市后首战告捷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朔崛医疗助推行业发展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