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 试试中成药

时间:2010-07-3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春节大大小小的欢聚后。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饭后饱胀感和呕酸水等。对单纯性消化不良者,可选用药物,以改善症状,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吸收。有哪些中成药可以选择呢?

  香砂枳术丸本品含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中药。功能:健脾养胃。用于治疗胃脘痛、泄泻等。凡气滞、湿阻所导致的胃脘痞满而痛、肠鸣泄泻、大便稀溏等均可应用。临床上常在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时选用此药。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大山楂丸(咀嚼片、冲剂)由山楂、焦六曲、炒麦芽组成。功能:开胃消食。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服法:成人每次1~2丸(每丸9克),每日2~3次;小儿减半。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难于消化的食物,饮食宜清淡。

  木香顺气丸(冲剂)由木香、枳壳、橘皮、香附、槟榔、苍术、砂仁、厚朴、青皮、甘草组成。功能:顺气开胸,和胃消食。适用于气滞不舒引起的胸膈痞满,两胁胀痛,饮食无味,宿食积滞等。临床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孕妇忌服。

  小儿消食片主要成分含鸡内金、山楂、六神曲、麦芽、槟榔、陈皮等药。功能:消食导滞,理脾和中。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症见腹部胀实,时有疼痛,大便秘结,夜寐不安。规格:每片0.4克。服法:1~3岁每次2~3片,3~7岁每次3~5片。

  健胃消食片 由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等药组成。功能:健胃补脾,消食化滞。适用于因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吸收、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面黄肌瘦,毛发稀黄,食纳差、腹胀便溏。规格:每片0.5克。服法:成人每次4~6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用量减半;3~7岁儿童服1/3量。

  启脾丸由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炒莲子、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泽泻等药组成。功能: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胸脘痞满,腹胀便溏。可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等。服法:成人每次1丸(每丸3克),每日2~3次;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食物。

  小儿健胃糖浆药物组成为沙参、谷芽、白芍、玉竹、山楂、麦冬、炒麦芽、陈皮、荷叶、丹皮、山药等药物。功能: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脾胃阴虚所致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婴幼儿酌减。

  小儿喜食糖浆本品由炒六神曲、炒白术、炒谷芽、炒枳壳、山楂、炒麦芽等中药制成。功能:健脾,消食,化积。用于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服法:1~5岁每次3~5毫升;5岁以上每次10~15毫升;周岁以内酌减。均为每日3次。

  小儿胃宝丸(水丸、片剂)含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炒山药、蝉蜕(焙)等药物。功能:消食,健脾,补钙。可缓解小儿中脘满闷、嗳腐不食、腹部饱胀等。可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婴儿手足搐搦症。服法:水丸每次2~3粒(每丸5克),每日3次,3岁以上酌增;片剂每次2~3片,每日3次,周岁以下酌减,3岁以上酌增。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婴儿素本品含有炒扁豆、炒鸡内金、碳酸氢钠、炒白术、川贝母、炒木香、山药、牛黄等中药。功能:健脾,消食,止泻。用于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痛腹泻。服法:冲剂每袋0.5克,1~3岁每次1~2袋;周岁以内每次半袋。均为每日2次。

(责任编辑:梅一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战胜肺结核的关键
  • 下一篇:胃癌用药配伍不可马虎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奖项,实力领跑益生菌科技创新赛道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起点、新征程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市后首战告捷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朔崛医疗助推行业发展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