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用药学问

时间:2010-07-3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高脂血症,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统称,是指当血脂浓度超“参考值”高限时的病理状态。此时,病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常以心脑及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为结局,后果严重,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国内高脂血症的建议标准是:总胆固醇(TC)≥5,76mmol/L(22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14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04mmol/L(40mg/dl),甘油三酯(TG)≥1,7mmol/L(150mg/dl),这是对一般人群而言的,近年来,强调根据危险水平决定干预起始与目标值,可以认为,超过上述标准时,即可视为相对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

  我国资料表明,冠心病发病率迅速增长的原因,一半以上可用胆固醇水平升高来解释,远高于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因此,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已成为我国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主要策略之一。

  对于冠心病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现在提倡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临床主要适应证为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疗效。此外,这类药物还具有稳定内皮细胞功能、抗炎、抗血栓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五类,其常用剂量为:阿托伐他汀10-80mg/日、洛伐他汀10-80mg/日、辛伐他汀5-40mg/日、普伐他汀5-40mg/日、氟伐他汀20-80mg/日。因胆固醇合成酶在晚上8-9时活性最高,故他汀类药物都应在夜间顿服。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

  (1)转氨酶升高:这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有关。有基础肝脏病变者(包括脂肪肝),用药后常引起转氨酶的轻度升高,一般不影响治疗,若明显升高,应减量或停药。

  (2)肌肉症状、肌酶谱升高:少见,但如不能及时停药,有可能导致致命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为避免其发生,用药早期应注意观察肌酶谱和肌肉症状。

  (3)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纳差、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与用药剂量有关,减量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他汀类药物虽可有上述不良反应,但大多数人还是能耐受的,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0。5%-2。0%,肌病发生率约0。1%,在用药期间即使出现肌肉痛、消化不良等不适,也不要自行停药,而应咨询相关临床医生,由医生根据您的症状及相关化验检查等情况来决定是否调整剂量还是停药。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药物治疗

  主要取决于血甘油三酯(TG)升高的原因及严重程度。

  常用药物有:

  (1)贝特类药物 主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血甘油三酯(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这类药物主要有:非诺贝特、吉非贝齐、氯贝特、苯扎贝特等。

  (2)烟酸及其衍生物 主要适用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型高乳糜微粒血症以外的其他类型的血脂紊乱。

  温馨提示:高脂血症的治疗一般须长期用药。药物使用4-6周后,作用达最大。如未达到控制标准,可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达标后,长期维持用药,每3-6个月复查血脂。除非发生不良反应或血脂太低,一般不应停药或减量。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只有坚持服用,才能改善长期预后。在药物治疗期间,须监测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必要时测肌酶。尤其是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实习编辑:周云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让中药给你补补元素
  • 下一篇:降糖药漏服怎么办才好?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奖项,实力领跑益生菌科技创新赛道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起点、新征程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市后首战告捷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朔崛医疗助推行业发展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