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成药治疗失眠

时间:2010-07-3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中医认为,失眠多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正如《灵枢大惑论》中记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气满;阳气满则阳娇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在临床上,治疗失眠应着重调理脏腑及气血阴阳,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可采取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疏肝养血、益气镇惊、活血通络等治法,使气血和畅,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临床证实,失眠患者如果根据自身的临床证型服用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常可收到不错的效果。那么怎样对失眠症进行分型和治疗呢?

  1.肝郁化火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失眠、烦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治疗此症应以疏肝泻热为主,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服1支,每日服2次;或选用当归芦荟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

  2.痰热内忧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失眠头重、痰多胸闷、厌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治疗此症应以化痰清热、和中安神为主,可选用鲜竹沥口服液,每次服1支,每日服2次;或选用牛黄蛇胆川贝散,每次冲服1袋,每日服2次;或选用蛇胆陈皮胶囊,每次服3粒,每日服3次。

  3.饮食积滞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失眠多梦、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治疗此症应以消食导滞、和胃安神为主,可选用保和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或选用江中健胃消食片,每次服4~6片,每日服3次;或选用山楂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

  4.阴虚火旺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治疗此症应以滋阴养血、清心安神为主,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或选用天王补心丹,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或选用柏子养心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或选用金太子脑宁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每日服2次。

  5.心脾两虚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可选用归脾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或选用安神补心片,每次服5片,每日服2次;或选用复方阿胶浆,每次服1支,每日服3次。

  6.心胆气虚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治疗此症应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主,可选用安神定志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或选用安神补脑液,每次服1支,每日服2次;或选用复方枣仁胶囊,每次服3粒,每日服2次;或选用金太子脑宁口服液,每次服15毫升,每日服3次;或选用灵芝胶囊,每次服3粒,每日服2次。

  需要说明的是,失眠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还可外用下列中成药来进行治疗:

  1.风油精:取本品数滴,分别涂抹于双侧太阳穴及风池穴处。此法可使伴有头昏脑涨的失眠患者很快入睡。

  2.复方枣仁胶囊:取本品2粒,去除胶囊,将药面置于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3~5天。此法具有养肝安神的功效。

  3.黄连胶囊:取本品2粒,去除胶囊,用适量米醋将该药面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的涌泉穴上,用纱布包扎,用胶布固定,每晚用药1次,可连续用药3~5天。此法对心烦不寐者有明显的疗效。

(责任编辑:胡一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 下一篇:哪些药物能够引起血糖升高?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奖项,实力领跑益生菌科技创新赛道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起点、新征程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市后首战告捷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朔崛医疗助推行业发展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