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一克盐 功效等同降压药

时间:2010-08-01  来源:药品网ypw.cc  作者: 我要纠错


盐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减少盐摄入量可显著降低罹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风险。亚洲人大多是盐敏感性体质。然而,近日有传言:“吃盐多少跟血压没什么关系。”这在高血压患者中掀起轩然大波。吃盐多少跟高血压没有关系的说法,完全是误导患者。世界卫生组织营养顾问日前还倡议:人体每日仅需摄入大约1.5克盐。面对这一高要求,我们需立足国情,合情合理地调整食盐量。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校区的Domingo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美国人每天少摄入3克食盐,将会大大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以减少13%的心脏病,8%的中风,4%的死亡人数,11%的新增心脏病病例,每年还会节约100亿~24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其效果相当于全体美国人戒烟和减肥给心血管系统带来的益处。这项研究还表明,高血压患者哪怕每天仅少摄入1克盐,其控制血压的“成本效益比”也将不逊于给所有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

这项研究结果再一次支持了通过限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饮食中盐的分量已经增加了50%,达到了10克/天,相应地,美国人的血压也上升了5~10mmHg。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总人数已达2亿,即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也是中国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病已居于中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据估计,约有2/3的脑卒中和1/2的冠心病要归因于不良的血压水平。吃盐过多同样也是中国人高血压患病率高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南方人摄盐平均每天8克,而北方人高达18克/天。其实,每人每天仅需摄入不足1克食盐就能满足机体对钠的需求,盐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血压、胃癌、哮喘、梅尼埃综合征、骨质疏松、肾脏衰竭等各种疾病,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且最常见的疾病。

为了尽量减少食盐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提出成人盐摄入量<5克/天(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中国高血压联盟和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国情,建议健康成年人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盐)摄入量≤6克/天。减少食盐摄入量,首先要自觉纠正因口味过咸而过量添加食盐和酱油的不良习惯,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政府已经给每个上海市的家庭发放了“2克控盐勺”,一定要把低盐观念好好落实。

除了食盐以外,很多调味品也含有钠盐,比如一勺酱油中就含有1.5克钠盐,1克味精含有0.5克钠盐,一块腐乳含有5克钠盐,一小碟咸菜含有4克钠盐。黄酱、辣酱、番茄酱、甜面酱也都含有盐,若菜肴须添加这些调味品,食盐的用量还要少一些。口味偏咸的人,为满足口感需求,可在烹饪菜肴时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有利于适应少盐食物。此外,还可选择“低钠盐”来减少钠摄入,所谓“低钠盐”就是用氯化钾和镁盐部分替换食盐中的氯化钠,使之同样具有“咸”味,但钠含量仅为普通食盐的一半。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从小养成低盐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可终身获益。

美国心脏学会主席Yancy在评论这项研究时还指出,鉴于人们从腌制食品和餐馆饮食中摄入了相当多的盐,所以不能仅通过在家中做菜时少放盐而达到限盐的目的,而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大力宣传并倡导消费者多选择新鲜食品,尽量少食用加工食品,因为加工食品的含钠量会增加百倍甚至数百倍。食品制造商应逐步减少加工食品中的食盐含量,主动在食品包装上标注含盐量或含钠量(这个含量是指每包中具体盐的克数),以便于指导消费者购买相对低盐的产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服紧急避孕药一年别超过三次
  • 下一篇:高血压病人夏季服药需减量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奖项,实力领跑益生菌科技创新赛道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起点、新征程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市后首战告捷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朔崛医疗助推行业发展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