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肠结核的药物

时间:2019-02-24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肠结核药物治疗有哪些?以下就是肠结核药物治疗的介绍:

肠结核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止并发症发生,肠结核早期病变是可逆的,因此应强调早期治疗;如果病程已至后期,即使给予合理足时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也难免发生并发症。

1、休息与营养:机体抵抗力的降低是结核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休息与营养应作为治疗的基础。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活动性肠结核须卧床休息,积极改善营养,必要时宜给静脉内高营养治疗。

2、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多达十几种。一般认为,抗结核药物可分为杀菌药和抑菌药两大类。前者指在常规剂量下,药物在机体内外的浓度高于在试管内最低抑菌浓度10倍以上,否则是抑菌药物。有人也习惯于将抗菌作用较强而副作用小的药物划为一线药,其余均划为二线药。1987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规定的一线药物有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柳酸钠、氨硫脲。1992年国际防痨协会/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小组主张将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氨硫脲和乙胺丁醇列为抗结核的主要药物。

药物临床运用应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化疗方案视病情轻重而定,过去一般以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柳酸钠为首选,进行长程标准化疗,疗程在1~2年。目前为使患者早日康复,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多采用短程化疗,疗程为6~9个月。一般用异烟肼与利福平两种杀菌药联合。在治疗开始1~2周即有症状改善,食欲增加,体温与粪便性状趋于正常。对严重肠结核,或伴有严重肠外结核者宜加链霉素或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联合使用,疗程同前。

(1)异烟肼INH:本药具有强杀灭结核菌作用,列为首选和基本的抗结核药物。

①制菌作用:其试管内最低的抑菌浓度为0.005~0.5μg/ml,浓度稍高即有杀菌作用。其杀菌作用与细菌的生长繁殖有关。细菌的生长繁殖愈快,杀菌作用愈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则较差。由于INH的分子穿透性强,能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和病变组织中,所以对细胞内外的细菌均有杀灭作用。同时,其杀菌作用也不受环境酸碱度的影响。故称之为“全杀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结核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单一用本药时,易产生继发性耐药菌。细菌对INH产生耐药性后,由于其致病力降低。耐药菌又有不均一性(即部分细菌并不耐药)细菌的环境再发生改变(如还有其他药物环境或与其他细菌共存的情况),以及耐药菌生长繁殖时,就有可能恢复对药物的敏感性即所谓“复归”。故临床上多不因查出细菌已对INH耐药而停用本药。

②体内代谢:口服本药后,在小肠内迅速吸收,1~2h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6h。INH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内进行乙酰化代谢。在乙酰转化酶的催化下,与乙酰辅酶A反应,脱去氨基,生成乙酰异烟肼、异烟酸腙型化合物而失去活性,只有一部分保留的游离INH继续保持其抗菌作用。代谢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乙酰化的速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分为快型、中间型及慢型。白种人多为慢型,黄种人多为快型。快型较慢型者疗效稍差,但出现不良反应较少。

③不良反应:使用常规剂量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有:

A、肝损害:常发生于老年人或大剂量服用时,一般可出现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细胞性黄疸。

B、周围神经炎:多见于男性,大剂量服用者。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腱反射迟钝,肌肉轻瘫,形成原因是由于INH的氨基与维生素B6的吡哆醛缩合成腙型化合物,致体内维生素B6排出增加,造成维生索B6的缺乏。对大剂量服用本药者加服维生素B6可以预防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其他不良反应有记忆力减退、头晕、精神兴奋或嗜睡等精神症状,故有癫痫病史者慎用,以免诱发。

此外,偶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少见的过敏反应有药疹、发热、白细胞减少等。

④用法、剂量:常规剂量为300mg/d(4~6mg/kg),间歇法用量增至15mg/kg。已证明本药在血中高峰浓度较持续抑菌浓度杀菌效果更好,故采用顿服法。

(2)链霉素:

①制菌作用:对结核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5μg/ml。在碱性环境中,对细胞外的生长代谢旺盛的结核菌有杀灭作用,但在酸性环境下,细胞内以及生长代谢低下的结核菌无作用,所以是“半杀菌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②体内代谢:肌内注射后0。5~3h内血浓度达高峰,浓度可达20g/ml,半衰期2~3h。本药易渗入胸腔及腹腔中,不易渗入脑脊液,但可由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本药绝大部分肾脏排出,故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③不良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有皮疹、发热,多发生在治疗后第2~4周。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否则可继续加重,甚至发生严重的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则少见,主要的毒性反应为第8对颅神经的损害,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前庭神经损害症状)、耳鸣、耳聋(听神经损害症状)。一旦发生应及时停药,否则可造成不可逆转的神经性耳聋。为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要严格限制使用剂量,疗程亦不宜过长。幼儿不会诉述听力减退,在使用时须特别注意。对前庭神经损害所出现的症状,可用泛酸钙、硫.酸软骨素、三磷酸腺苷等治疗,SM引起的常见毒性反应还有口唇周围麻木感,严重者头面部和四肢也有麻木感,局部肌肉抽搐。这些不良反应系因药物中所含杂质如甲醛链霉素、甲醛链霉胍等所致。如仅有一过性的口唇麻木感,可不必停药,症状严重时要考虑停药。SM对肾脏的损害多表现为蛋白尿及管型尿。使尿由酸性变为碱性,可减少蛋白尿的发生,不妨碍治疗。但对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④用法、剂量:本药只能肌内注射,剂量不超过lg,一般成人使用0。75g/d,间歇使用时lg/d。

(3)利福平:

①制菌作用:对结核菌的最低浓度为0。02-0。5g/ml。口服治疗剂量后血中浓度可为最低抑菌浓度的100倍。本药对细胞内外的细菌,对繁殖期或静止期的细菌都有杀菌作用,所以亦是“全杀菌药”。本药对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良好的制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结核菌的核糖核酸合成。单一用本药时,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

②体内代谢: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2h血中浓度可达高峰,半衰期4h,有效浓度可维持8~12h。在胆汁中浓度很高,可达血中浓度的5~20倍。本药进入肠中后,部分重行吸收,再从胆汁排出。开成肝肠循环,最后由粪便和尿中排出。进食后服RFP可减少或延缓药物的吸收,故宜在空腹时顿服。如同时服PAS、巴比妥类药物,亦可降低RFP的血浓度。本药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故妊娠妇女不宜使用。

③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1~3月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损害,多表现为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厌食、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在数周后可渐消失,必须停药者只占少数。老年人、肝病患者,嗜酒者用药时,应严密观察其肝功能变化。与INH、PZA并用可加重肝损害。其他不良反应如皮疹、发热、气促、休克等过敏反应并不多见。本药在高剂量、间歇使用时,血液中可产生利福平抗体,因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和不良反应较多见。除上述的胃肠道与皮肤反应,还有“流感综合征”,患者有头痛、嗜睡、乏力、低热等感冒样症状。一般剂量愈大,间歇时间愈长,机体产生抗体愈多,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愈严重。

④用法、剂量:每天剂量450mg(体重在50kg以下)~600mg(体重在50kg以上),早饭前1h顿服。间歇使用剂量600~900mg,每周2~3次。

(4)利福定:是利福霉素的衍生物,我国1976年研制成功。试管内制菌作用较RFP强10倍,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仅为RFP的1/3。成人口服150~200mg/d,与RFP有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很少发生。

(5)吡嗪酰胺:

①制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2、5g/ml。在体内抗菌作用比在试管内作用强。本药在酸性环境中的抗菌作用较好,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失去活性而无作用。并且,本药在细胞内抑制结核菌的浓度比在细胞外低10倍,对在巨噬细胞内处于静止状态的结核菌有杀菌效果。因本药对细胞外及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的细菌无效,故也是“半杀菌药”。本药单一服药时,极易产生耐药菌。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临床上吡嗪酰胺与异烟肼或链霉素合用时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能是本品加强了后两者抑菌作用的结果。该药极易产生耐药性,一般只用于短程治疗。

②体内代谢:服药2h后,血中药物浓度可达高峰,脑脊液中浓度可和血浓度相近。主要由尿中排出。

③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肝损害,有转氨酶升高及胃肠道反应等,有时发生关节痛,是由于本药可引起尿酸排出减少,引起高尿酸血症所致。过敏反应有发热、皮疹、日光过敏性皮炎等。

④用法、剂量:25~30mg/(kgd),一般为1、5~2g/d,间歇使用2~3g/d,顿服或分2~3次服。

(6)乙胺丁醇:

①制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5g/ml。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对已耐INH、SM的细菌仍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核糖核酸的合成。

②体内代谢:口服吸收良好,2~4h血中药物浓度达高峰。自尿和粪中排出。肾功能不良时,可引起蓄积中毒。

③不良反应:很少见。大剂量服用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而致视力减退、影像模糊、中心暗区及红绿色盲等。通常在停药后,视力可恢复。

④用法、剂量:15~25mg/(kgd),一般在开始时25mg/(kgd)。可与INH、RFP。同时1次顿服。

(7)对氨柳酸钠:

①制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10g/ml。由于其制菌力较差,一般只作为辅助药物,通常与INH与SM合用,既可增强药物的杀菌作用,又可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干扰了结核菌的代谢过程。

②体内代谢:口服吸收快,1~2h在血液中浓度可达高峰,分布迅速,但不易进入脑脊液中。在肝内发生乙酰化代谢,与INH合用时,可发生乙酰化竞争,使INH乙酰化减少,而增加了游离INH的浓度,从而加强后者的疗效。本品主要经尿中排出。

③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而停药。饭后服或同时用碱性药,可减少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白细胞减少、剥脱性皮炎,多在治疗后3~5周发生。对本药过敏者常可诱发对INH、SM也发生过敏反应,临床处理中应予注意。本药尚可引起肝损害、甲状腺肿大,但均不多见。

④用法、剂量:常用剂量为8~12g/d,分次口服。本药针剂可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作静滴,有利于病变的吸收和全身症状的改善。但必须注意本药的新鲜配制和避光,严格无菌操作,剂量从4~6g开始,渐增到12g,每天或隔天1次。

(8)氨硫脲:

①制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g/ml,半衰期48h,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疗效与对氨柳酸钠相近。由于本药生产容易,价格低廉,可取代PAS。单一服本药极易产生耐药菌,与乙(丙)硫异烟胺有单向交叉耐药性,即耐本药者对乙(丙)硫异烟胺仍敏感,而对后者耐药者则对本药不再敏感。

②体内代谢:口服后吸收较慢,4h血中浓度才达高峰。从肾脏排出也较缓慢,说明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③不良反应:出现较多严重。常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等;对肝脏、造血系统均有损害,严重的可有肝功损害、黄疸、粒细胞减少、贫血等。过敏反应有皮疹、发热、剥脱性皮炎。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与用药剂量有明显关系。故临床应用时要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④用法、剂量:每天口服剂量100~500mg,开始小量,渐增至足量。

(9)乙(丙)硫因胺(1314Th,1321Th):

①制菌作用:两药的抗结核作用相同,其中1321Th的不良反应少,易耐受。最低抑菌浓度为0.6~2.5g/ml。两药相互可交叉耐药。对已耐INH、SM、PAS的结核菌本药仍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结核菌的蛋白质合成。

②体内代谢:服后吸收良好,3h血浓度达高峰。易渗透入胸、腹腔及脑脊液中。经肾脏排出。

③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与INH、RFP并用时,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口腔炎、头痛、痤疮及精神症状等。

④用法、剂量:0.5~1.0g/d,一般不超过0.6g/d,分2~3次服,较易耐受。

(10)卡那霉素:

①制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2.5~l0g/ml。抗结核作用仅为SM的一半。其作用机制与SM同,可阻止结核菌蛋白质合成。

②体内代谢: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后吸收快,1~2h达血浓度高峰。可分布于各组织,但不能渗入正常的血脑屏障,从尿中排出。

③不良反应:同SM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更高,以往使用过SM者再用本药,更易发生听神经损害。

④用法、剂量:常规剂量为lg/d,肌内注射,高龄或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在静滴或胸、腹腔注入时,由于吸收快可引起呼吸暂停,故应注意缓注。

(11)卷曲霉菌:

①制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8g/ml。抗结核菌的作用为SM、EMB的一半,为INH的1/10,与1314Th相近。与SM无交叉耐药,与KM、VM有交叉耐药。其作用机制亦为阻止结核菌蛋白质合成。

②机体代谢: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后吸收快,2h血中浓度达高峰。可分布于各组织。经肾脏排出。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在血中含量较高,说明有蓄积作用。

③不良反应:与SM不良反应相似,并可有肝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也常见,曾有报告出现低钾血症和碱中毒。注射局部疼痛较重。

④用法、剂量:口服吸收不好,必须深部肌内注射,每天剂量1g。

(12)其他:如紫霉素制菌作用弱,不良反应与SM同,日用量为1g,肌内注射,由于价高而效果差已不使用。又如环丝氨酸(CS),制菌作用弱,不良反应较重,且可引起精神紊乱、郁抑症等不良反应,现也已很少应用。

用药的选择,一般以第一线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柳酸钠)为首选,用于初治病例。为延缓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目前强调两药联合治疗。对肠结核病情严重者,或伴有严重的肠外结核患者宜3药联合应用,其中对氨柳酸钠可作静脉滴注。抗结核药物合理化疗的原则,目前应用的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5项原则。

近年来,在抗结核间歇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其优点在于效果好、毒性少,费用低。一般主张每周2次的间歇给药,效果良好。药物选择仍以联合治疗为原则,用药剂量比连续给药的单日剂量酌增加1倍,但链霉素、对氨柳酸钠、卡那霉素及乙硫异烟胺因其毒性反应较大,仍维持原单日量。也有主张先用每天连续疗法,1/2~1月后继以间歇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

3、对症治疗:腹痛可用颠茄、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药物。摄入不足或腹泻严重者应补充液体与钾盐,保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除按上述对症治疗外,需进行胃肠减压,以缓解梗阻近段肠曲的膨胀与潴留。

4、手术适应:手术只限于并发症的治疗。包括以下各种情况:

(1)结核溃疡发生穿孔。

(2)限局性穿孔伴有脓肿形成或瘘管形成。

(3)瘢痕引起肠狭窄或肠系膜缩短,造成肠扭曲。

(4)局部的增殖型结核引起部分肠梗阻。

(5)肠道大量出血经积极抢救不能满意止血者。手术前及手术后均需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小编帮你盘点结核病用药
  • 下一篇:涎腺结核的常用药物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新一代Cologuard开启肠癌早筛新纪元,国内中精普康引领行业创新
    新一代Cologuard开启肠癌早筛新纪元,国内中
    精微视达超细探头式共聚焦显微内镜重磅发布
    精微视达超细探头式共聚焦显微内镜重磅发布
    花木一郎:用贴心的关怀给予生命最伟大的尊重
    花木一郎:用贴心的关怀给予生命最伟大的尊
    父亲节即将到来,分享几个保护父亲肠胃健康的方法,远离胃痛
    父亲节即将到来,分享几个保护父亲肠胃健康
    哈药集团世一堂,调经养血守护女性身体健康
    哈药集团世一堂,调经养血守护女性身体健康
    迈德斯特携手第87届上海CMEF医疗器械展会,两款新品震撼发布
    迈德斯特携手第87届上海CMEF医疗器械展会,
    更年期失眠怎么办?如何缓解更年期失眠?
    更年期失眠怎么办?如何缓解更年期失眠?
    世和基因MRD检测产品术宁Ultra重磅上市
    世和基因MRD检测产品术宁Ultra重磅上市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