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到的地方就会生病

时间:2021-11-28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作者: 我要纠错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刘继洪 □副主任医师 冯惠玲

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历来是中医学术局面的主旋律。近年来,“扶阳派”(通过各种中医治疗手段使人体阳气旺盛)以其显著的疗效和独到的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扶阳派”的核心观点是,一切疾病都是本气(即阳气)致病,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体九窍,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只要阳气旺盛了,病邪就难以找到“下嘴”的地方;只有在阳气薄弱之处,病邪才会乘虚而入。病邪入侵后,只要人体自身本气稍强一点的,即使受邪后也易从阳化热、化实,正压倒邪;而本气较虚的,受邪后则从阴化寒、化虚,病邪占据上风。故人体所患的大多数疾病,只要不是急证、痛证、实证,治疗上扶阳治本总是没错的。

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对于人体小宇宙而言,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阳气不到之处,就好比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万物难以生长,自然也就容易患病。阳气的源泉,主要来自父母的先天之本——肾气,以及后天之本——脾胃饮食水谷精气。故凡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失养,皆可使阳气之源匮乏。人体所患的绝大多数疾病,追根溯源,都是阳气上出了问题。阳气虚则是一切阳气病的基础,阳气为病,以气机病、气郁病、气化病这几种表现最常见:

气机病: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以气为动力推动脏腑气化,输布津液,宣畅血脉,消化水谷。所谓气机病,是指气在上述运动中出现了障碍。例如,阳气的升降出入皆以阳气不虚为基础,若五脏阳气通畅,气机周流,升降有序,人即安和;相反,若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就好比人体内发生了交通堵塞,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乱了,身体就会出现很多不适。譬如,人们在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后,常会出现腹胀嗳气(打嗝)、恶心欲呕、便秘失眠等症状,这是因为脾胃受损后,脾胃阳虚,影响了其升清降浊功能,导致气机逆乱。胃气本以降为顺,传导糟粕,却逆而上冲,故见嗳气反胃,便秘腹胀;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见失眠不寐。

气郁病:气机条达,则气血运行通畅;相反,若气机滞而不畅,则百病丛生,发为气郁病。《丹溪心法》说:“气血充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拿比较常见的抑郁症来说,患者可见情绪闷闷不乐、心烦胸闷、心慌气短、疲乏无力等。实质上,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抑郁症的病机是阳虚为本,肝用不强,以致疏泄条达无力,气机郁滞,堵而不通。临床治疗重在温阳调气、疏肝解郁。

气化病:气者,指阳气;化者,“物生谓之化”,积累到一定程度,“物极谓之变”。中医所说的气化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气血津液之间的互相转化,如人受气于谷(饮食),五谷之气转化成滋养人体的气血;又如“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出焉”,津液的代谢产物转化为尿液。二是指“阳化气,阴成形”,若阳虚气化不行,水不化津,则易生沉寒痼冷(寒邪久伏于体)等有形之疾,凡一切有形之邪皆阳气不化所致。临床上诸如肿瘤、肌瘤、水肿等多种顽疾,多责之于阳气虚衰,气化功能失职所致。譬如,女性常见的子宫肌瘤,中医称为“癥瘕”(zhēng jiǎ),辨证多为寒凝胞宫,温煦气化不足,以致气凝血滞,腹有积聚包块,治宜温宫散寒、活血化瘀。

可见,人体的很多病都是在阳气不足的基础上发生的,阳气旺盛是健康的保证,“万病不治、求治于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脖子多汗,多是气虚
  • 下一篇:按摩眉心,疏通头部气血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新一代Cologuard开启肠癌早筛新纪元,国内中精普康引领行业创新
    新一代Cologuard开启肠癌早筛新纪元,国内中
    精微视达超细探头式共聚焦显微内镜重磅发布
    精微视达超细探头式共聚焦显微内镜重磅发布
    花木一郎:用贴心的关怀给予生命最伟大的尊重
    花木一郎:用贴心的关怀给予生命最伟大的尊
    父亲节即将到来,分享几个保护父亲肠胃健康的方法,远离胃痛
    父亲节即将到来,分享几个保护父亲肠胃健康
    哈药集团世一堂,调经养血守护女性身体健康
    哈药集团世一堂,调经养血守护女性身体健康
    迈德斯特携手第87届上海CMEF医疗器械展会,两款新品震撼发布
    迈德斯特携手第87届上海CMEF医疗器械展会,
    更年期失眠怎么办?如何缓解更年期失眠?
    更年期失眠怎么办?如何缓解更年期失眠?
    世和基因MRD检测产品术宁Ultra重磅上市
    世和基因MRD检测产品术宁Ultra重磅上市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